丁祖昱:全国楼市延续筑底行情,重点30城成交跌多涨少
中新经纬12月8日电 题:全国楼市延续筑底行情,重点30城成交跌多涨少 作者 丁祖昱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、克而瑞集团董事长 当前的楼市有一个典型特征,即延续筑底行情。 数据很直观。CRIC(克而瑞)监测的重点30城,11月成交面积1261万平方米,同环比齐降。这是在10月成交集中放量后迎来的又一次回落,且11月成交规模仍在近五年最低位。 一个积极信号是,重点30城前11月累计成交同比增长2%,增幅较前10月有所收窄。 各城市同环比跌多涨少。成都是前11月成交规模最高的城市,且单月同环比和累计同比均为正增长。同样单月同环比和累计同比实现正增长的城市还有深圳、西安、珠海和厦门。 二手房市场在缓慢恢复,重点城市涨跌参半。 成都成交规模领先 多数城市仍在筑底 市场仍处于缓慢复苏中。 一线城市热度回落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成交环比还在下降,仅深圳在政策推动下成交环比小幅上升,其中北京环比降幅最大,降幅达到了18%。 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在一轮政策推动下,成交震荡上升,是四大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同环比齐涨,且累计同比为正的城市。另据深圳住建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深圳11月一手住宅成交了2773套,环比增加4.5%,同比增加7%,成交套数创近5个月新高。 相较于一线城市,二三线城市成交环比回落,且降幅超一线,累计同比保持正增。 一些热点城市表现亮眼,比如成都。11月成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63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7%,环比增长18%。前11月累计成交1737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4%。单月成交规模和累计成交规模均排在重点30城首位。 此外,热点二线城市中西安和杭州单月成交规模紧随其后,排在重点30城中第二和第三位。 热点恒热的特征非常明显。实际上,成都、西安和杭州成交表现亮眼受两个方面因素影响,楼市放松政策持续发酵,叠加优质项目集中入市,带动刚改和高端改善需求入市。 从涨跌情况来看,11月珠海环比上涨46%,领涨30城。此外,厦门、西安涨幅也比较明显。 整体来看,重点30城仍然是跌多涨少,同环比下跌的城市均有19个,其中郑州、合肥、福州和昆明跌幅在20%以内,筑底行情延续。 武汉和重庆经历了10月的集中放量后,11月成交大幅回调,跌幅均在50%以上。 事实上,根据CRIC调研,多数城市10月下旬项目来访、去化均有转降趋势,与此同时,武汉、长沙等部分楼盘因打折降价销售迎来老业主维权,以价换量策略被暂停也是导致成交回落的因素。 另外,佛山、东莞等湾区城市11月成交虽然小幅回升,但累计同比跌幅仍在10%以上,这也意味着这些城市仍处筑底阶段,购买力尚未完全恢复。 重点17城二手房成交涨跌参半 二手房市场好于新房的趋势仍在延续。 据CRIC预计,11月重点监测的17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为682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4%,同比增长22%。累计数据来看,前11月重点17城二手房产成交面积为7718万平方米,累计同比增长32%。 重点城市涨跌参半。 南京和苏州二手房成交环比领涨重点17城,涨幅均接近20%;深圳和北京环比涨幅均在10%以上。北京市住建委和深圳市住建局公布的数据也释放出积极信号,比如北京11月二手住宅网签套数达到12545套,环比增长17.8%。 政策利好刺激对二手房成交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。 以深圳为例,11月22日,深圳连发两条松绑政策,调整普通住宅标准,同时下调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,统一调整为40%。降低了二套置业门槛和二手房交易税费负担,有利于促进二手房特别是中高总价段房源的成交。据深圳市住建局公布的数据,深圳全市二手住宅成交3133套,环比增长12.9%,同比增长44.5%。 也有一部分城市因前期政策效果减弱,二手房市场重又恢复冷清。典型如青岛和杭州,二手房成交均出现明显回调,环比下降两成左右。 同比数据来看,受2022年同期基数偏低影响,有七成城市成交规模同比正增长。典型如成都和深圳,改善需求集中释放,同比涨幅接近50%。 不过仍有城市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。比如东莞和厦门,成交不及2022年同期。而厦门更甚,前11月二手房累计成交同比尚未回正,成交仍然维持负增长。 整体来看,二手房市场正在缓慢复苏。如果后续没有利好政策刺激,年末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大概率持稳。 11月市场保持下行走势,供应放量并未带动成交回升,取而代之的是,整体市场热度进一步回落。 2023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,预计整体成交环比有望止跌回升,但涨幅预期5%-10%之间,全年累计成交跌幅有望在5%-10%。 分化仍将是接下来各城市的关键词,短期内热点恒热的成都、西安、杭州等热度或将延续,上海、北京等还将保持平稳运行,南京、武汉、苏州等城市预期在年末迎来一轮放量。但多数城市,还将延续筑底行情。(中新经纬APP)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,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,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。责任编辑:宋亚芬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